一网搜
当前位置 :首页>政民互动>调查征集
关于加快构建东昌区“百亿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暨东昌区创建旅游产业百亿级县区攻坚行动方案

  • 日期:2024-03-11 10:20
  • 来源:东昌区文化和旅游局
  • 作者:东昌区文化和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据《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和通化市关于加快构建“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暨通化市旅游千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4—2030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主动服务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全区“一二三四” 发展定位,融入“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深化“七色之城·魅力东昌”主品牌,以东昌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总目标,坚持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康养为体,强化“四轮驱动”,突出“避暑”和“冰雪”两大产业,推动农文旅、商文旅、林文旅、体文旅、参文旅、工文旅等要素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冰雪旅游度假地、康养旅游目的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攻坚目标

  将2024年作为东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元年,启动东昌区创建旅游百亿级区县产业攻坚行动(2024—2030 年),到2024年底,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超500万人次。到2025 年,“山水、康养、冰雪、文化、乡村、红色” 等板块实现多元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持续完善,支撑全域旅游发展的各类基础设施巩固提升,依托沈白高铁和通化机场,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120 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超600万人次, 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大幅提升。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值。打造“世界级”白鸡峰高山陨石坑和“世界级”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到 2030 年,全域旅游基本实现,成为热点网红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集散地。

  ——强化产业集聚。达到百亿级产业规模时,形成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亿元;形成休闲农业、农特产品、乡村民宿、特色餐饮、民俗文化、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产业集群,规模达到60亿元;形成森林康养、生态观光等森林旅游产业集群,规模达到60亿元;形成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等旅游购物产业集群,规模达到30亿元;形成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文体娱乐等都市休闲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亿元;形成中老年研学、亲子研学、学生研学等研学旅游产业集群,规模达到 20亿元;形成体育赛事、体育装备等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规模达到 30 亿元。

  ——推进空间拓展。持续强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与推广,全区推出生态休闲度假之旅、城市人文休闲之旅、绿色康养田园之旅、欢乐户外冰雪之旅和红色文化初心之旅等线路,不断扩大文旅发展规模。2024年涉旅餐饮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涉旅住宿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涉旅批发零售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乡村游实现15亿元;研学游实现5亿元;文化旅游实现40亿元。2025年涉旅餐饮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涉旅住宿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涉旅批发零售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乡村游实现18亿元;研学游实现6亿元;文化旅游实现48亿元。达到350亿规模时,涉旅餐饮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涉旅住宿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涉旅批发零售企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乡村游实现50亿元;研学游实现20亿元;文化旅游实现150亿元。金厂镇打造完成景区镇和1个景区村,旅游收入实现30亿元;环通乡打造完成1个景区村,旅游收入实现20亿元;江东乡旅游收入实现10亿元。各街道打造完成1个特色街区或网红打卡地标。

  ——培育市场主体。到 2025 年,全区涉旅企业力争突破 3000家(户),推动吉林万峰实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力争突破 1 亿元,力争阶梯培育营业收入超 3000 万元的重点企业,营业收入超 2000 万元的骨干企业和营业收入超 1000 万元的新兴企业。

  ——打造文旅精品。到 2025 年,推进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重点项目建设,配合推进白鸡峰陨石地质公园、龙兴里文旅小镇、佟佳江旅游度假区炫彩小镇建设。打造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和提升 A 级旅游景区,力争创建4A 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打造 1 处有代表性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努力打造1个游客接待量超百万人次的“流量担当”旅游目的地产品。

  三、重点行动

  (一)推进中心城区引领

  1.旅游城市形象宣传推广行动。持续擦亮“七色之城·魅力东昌”城市名片,设立四季文旅主题宣传板块,参与“遇见通化不一样的美好”等主题宣传活动,打造节事品牌体系,利用重要节假日和时间节点,适时开展集中系统的宣传推广,提前营造旅游氛围。广泛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重点将雪场、龙兴里、佟佳江、花海、白鸡峰等地标打造成为网红打卡地,持续扩大朋友圈、提升知名度、释放影响力。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 各乡镇街;责任领导:钟学贞。注:重点行动现任责任领导变更,由继任领导交接负责,下同)

  2.文化铸魂行动。坚持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兑现文化价值,全面挖掘梳理特有的地域文化,围绕以人参、葡萄酒、中医药为代表的康养文化;以杨靖宇、东北抗联和抗美援朝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满族剪纸、松花石雕刻等为代表长白山民俗文化;以冰雪丝路为代表的冰雪文化;以东北特色菜品为代表的美食文化等内容,用文化赋予旅游核心内涵,创作多元文化艺术作品,丰富文化宣传展示形式,设计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设计开发一批以“红色”“冰雪”等为主题的文化创意旅游商品。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 区工信局、区商务局、区退役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钟学贞)

  3.“一部手机游通化”行动。积极对接市级“一部手机游通化”数字服务平台,整合出行、住宿、景区、餐饮、商超等涉旅资源信息,推动涉旅信息共享与互通,满足游客在手机上实现“吃住行游购娱”自助服务功能。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政数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4.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动。压紧压实各相关部门责任,学习已获评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做法,结合我区实际,对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标,制定时间表、任务图,明确责任人,重点做好金白线旅游风景线提档、游客集散中心、智慧平台、标志标识、住宿餐饮功能配套、体闲街区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5.旅游配套提升行动。丰富拓展旅游配套硬件,建设一批景观带、绿地、健身步道等“微旅游”景观。注重文化创意赋能,打造街角文旅景观、山水小景等打卡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进中心城区、各乡镇旅游化改造, 配合市里在传统商业空间植入图书馆餐厅、网红打卡地标等文旅业态和消费场景,建设文旅主题消费集聚区,在五月花、江南商圈建设2 条旅游休闲街区。重点围绕城乡出入口及沿线、城乡街容街貌、城乡绿化环境、城区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和城乡沟河、城乡公路沿线、A级景区(场馆)等区域,组织环卫部门,实现专业化保洁全覆盖;组织各乡镇街发挥环境整治部门主体作用,实现常态化整治无盲点。

  (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公路中心,各乡镇街;责任领导:钟学贞)

  6.镇村景区化行动。以景区化标准,加快建设景区镇和景区村。统筹现有涉农资金,用于乡村景区化改造提升;落实点状供地等政策,保障景区村建设发展;引导国有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采用直接投资和联合开发等方式参与景区村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有序推动金厂镇创建景区镇。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责任领导:高峰)

  7.游客承载力提升行动。支持星级酒店、商务快捷酒店和特色民宿差异化发展,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住宿需求,持续提升全区游客承载量。加大与酒店住宿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力度,引进品牌酒店、投资商、运营商,加快旅游住宿配套升级,根据本地过夜游客增长情况,新建一批宾馆酒店和民宿。优先推动无品牌连锁酒店的地区实现品牌连锁酒店入驻。到 2025 年,力争全区住宿业经营数量达到500家(含民宿),新增床位1000张以上。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相关成员单位;责任领导:孟波 )

  (二)文旅精品创建

  8.“经典必游线路”行动。坚持地域特色,打造四季不同的必游线路,科学规划商旅接待“一日游”。春季主推: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枫林驿景区—横道子草莓采摘园—龙兴里文旅小镇—鹿鸣温泉;夏季主推:白鸡峰国家森林公园—龙头村温世友烈士殉国地纪念园—永欣欢乐谷—金洒花海—佟佳江公园—长流村百合花种植基地;秋季主推:白鸡峰国家森林公园—上龙头自助烧烤小院—龙缘生态采摘园—抗美援朝纪念馆—龙兴里文旅小镇;冬季主推: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上龙头雪村—米兰花酒店—千叶湖—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退役局、各乡镇,各相关成员单位;责任领导:孟波)

  9.“主题旅游线路”行动。丰富提升“滑雪摇篮·冰雪奇缘”“山水通化·邂逅四季”“凝心铸魂·红色之旅”“地质奇观·天石之路”等主题旅游线路产品内涵,确保主题游线覆盖四季全时间段。设计制作东昌区主题游线攻略和线路产品折页。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各相关成员单位;责任领导:孟波)

  10.“乡村微度假精品线路”行动。立足现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围绕区金厂镇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串联金江花海、大明牧场、华润希望田园、枫林山庄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结合采摘、民宿等特色,各乡镇至少谋划2处适合周边“一日游”或“两日游”的乡村微度假产品, 满足域内城乡游客群体周末休憩娱乐和自驾游需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责任领导:孟波)

  (三)开展“百景”提升工程

  11.文旅资源分层分级行动。结合通化市进一步优化景区景点分类分层标准,对全域文旅资源进行梳理,确立以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白鸡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第一层级引流产品;以上龙头雪村、千叶湖为代表的第二层级引流产品;以金江花海、大明牧场、花甜酒香为代表的第三层级引流产品,针对性做好景区景点培育提升工作。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责任领导:孟波)

  12.A 级景区创建提升行动。做好域内 A 级旅游景区“一增一减”工作,重点谋划和推动白鸡峰和抗美援朝纪念馆基础设施提升,同步推进金江花海转型升级工作,及时做好降级摘牌等工作。破除以景区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模式,围绕景区现有资源,进一步强化周边消费业态,创新开发森林露营、团队研学、 雪地穿越、“围炉煮茶”等游客参与度高、体验感强,且投入成本低的轻资产新旅游业态。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退役局、金厂镇、环通乡;责任领导:孟波)

  13.“通化标准”推广行动。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通化标准”,在各相关行业进行宣传推广,全面强化各旅游要素水平,为迎接“高铁时代”筑牢基础。 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通化市“十佳气象、十佳山水、十佳康养、十佳冰雪、十佳文化、十佳红色、 十佳乡村、十佳民宿、十佳酒店、十佳菜品”十个领域百项评选活动暨景区景点提升工程,实现旧景提质、新景创建,倒逼企业经营主体强化服务质量,提升配套设施。并利用市、区两级媒体矩阵免费推广宣传,优先推动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公路中心 、市监局东昌分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14.“通化味道”提升行动。贯彻落实“六个一批”美食品牌战略,即研发一批创新菜品、评选一批美食名店、培育一批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推出一批烹饪大师、发展一批特色美食街区、打响一批名宴名席。延伸美食文化链条,挖掘、打造、推广人参老把头传说、闯关东民间故事、少数民族传说故事等通化民间故事和传说,以绿色健康、能量补给为主题,鼓励万峰滑雪度假区适时推出冰雪美食,将传统菜品等旅游要素贴上“通化标签”,做足内涵文章。创新举办各类美食大赛和美食节活动。积极推出地方风味和代表性的“一城十碗”旅游美食,积极申创省级“吉大碗”体验店。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市监局东昌分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15.“通化手信”打造行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通化手信”旅游商品大赛,持续扩大“通化手信”品牌影响力。按照特色商品类、非遗传承类、创新创意类评选年度“通化手信”金银铜奖,并积极争取各项奖补政策。推动江南商圈的重点商贸服务企业加快打造“吉乐购”旅游购物商超。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监局东昌分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16.冰雪业态拓展行动。配合通化市打造关东雪村,依托万峰雪场、上龙头雪村、佟佳江、千叶湖等资源优势,开展“东昌区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和产品,创新推出“夜滑、夜游、夜购、夜赏、夜娱、夜宴”系列产品,拓展雪山冲浪、雪地越野赛、冰雪马拉松等冰雪娱乐项目。全区每年举办各类冰雪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 10 项以上。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公路中心、市监局东昌分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17.“百万人上冰雪”行动。进一步提高冰雪渗透率,开展“悦动吉林·粉雪欢乐季活动”,推动小学生全员参与冰雪活动,全面实施“中小学雪假”“职工雪假”制度。广泛开展公益教学等系列冰雪运动普及活动,促进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 到 2025 年,全区每年参与冰雪运动突破20万人次,冰雪渗透率超过50%。

  (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区总工会、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文旅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18.体育赛事引流行动。放大赛事流量入口,积极争取承办各类国际和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力争每年承办 1 次国家级冰雪体育赛事,至少承办 2 次省级体育赛事(含单项体育赛事)。因地制宜开展徒步、马拉松、篮球赛、羽毛球等特色群众体育活动,打造“精品”赛事体系。发展观赛旅游,引导群众性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度假区。推动消费场景进赛场,在场馆内及赛场周边设置竞技项目群众体验、餐饮服务、体育用品销售等内容。力争将万峰滑雪度假区建设 成国家级或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1条国家级或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19.森林资源转化行动。结合国家、省、市相关林业政策,采取林业、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依法依规推动森林旅游特色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以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打造和提升一批森林旅游康养业态产品。重点推动白鸡峰等国家森林公园创建高质量森林生态康养基地、精品森林旅游体验基地(营地)和森林休闲驿站或森林人家。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责任领导:孟波)

  20.研学旅游促进行动。落实全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收费政策,把研学旅行纳入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一般安排在小学四至六年级。推动建设研学实践基地2个以上,研学旅行基地3个以上。落实省级及以上研学旅行基地、省级研学旅行精品课程一次性奖励。

  (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共青团东昌区委、区总工会、市监局东昌分局、区文旅局、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公安局东昌分局、财政局、区公路中心,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21.“引客来通”行动。全面落实“引客入吉”各项奖补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景区对接申报省级、市级文旅消费券,立足夏冬两季,提前争取和发放文旅消费券。支持旅行社承接大型展会的客商接待工作,加大音乐节、艺术节、电音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落实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景区住宿联票等稳经济、促消费政策。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各相关成员单位;责任领导:孟波)

  22.通信畅通行动。沟通协调三大运营商,力争到 2024 年年底,实现 3A 级以上景区 5G网络覆盖,满足旅游景区新型业务和游客多样化使用需求。到2025 年,实现 5G网络在4A 级以上旅游景区深度覆盖,3A 级以上旅游景区核心区、重点涉旅场所连续覆盖,满足旅游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牵头单位:区工信局;责任单位:区政数局、区自然资源局 ,各乡镇;责任领导:丁崇智)

  23.交通便利化行动。推进到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实现三级公路全覆盖。到2025年,对303国道至金江花海景区段进行农村公路养护大修工程,进一步提升金江花海道路的通行能力。协调推进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和景区直通车发展,对开通“车票+门票”的直通车,给予门票优惠政策。探索在景区内设立道路客运乘降点,打造“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发展新格局。

  (牵头单位:区公路中心;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乡镇;责任领导:高峰)

  24.文旅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营造优质的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助力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对接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退、减、免”税收政策, “降、贴、贷”金融政策,“扩、促、引”消费政策以及“稳、补、缓”就业政策。保持“亲”“清”的政商关系,持续提升企业各类办事环节中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零容忍打击“吃拿卡要”“层层加码”“隐形条款”等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行为。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监局东昌分局、区政数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25.旅游环境稳定行动。全力营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康环境和旅游消费平稳环境。树牢各成员单位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及时回应各类网络舆情和群众举报线索,确保不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强化对各类经营性场所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针对各重要节假日,提前开展各类联合检查和督导行动,切实做好景区(场馆)各类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市监局东昌分局、区公安分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孟波)

  (四)壮大“百亿级”产业规模

  26.“环中心城区冰雪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全力发展冰雪经济,将冰雪旅游打造成为通化文旅产业第一支柱和全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全力打造“城市滑雪场集群”,即以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为核心, 谋划上龙头雪村和千叶湖提档升级,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雪场。到 2030 年,基本形成“十五分钟城市滑雪圈”,力争成为东北地区第三大滑雪目的地城市,全面承接高铁时代冰雪旅游需求。延伸冰雪产业链条,尽快实现冰雪装备制造企业零的突破。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住建局 、区公路中心、区农业农村局、区工信局、区自然资源局、金厂镇;责任领导:孟波)

  27.“避暑休闲生态康养联动区”建设行动。发挥山水优势,融入人参、葡萄酒、中医药、陨石等元素,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重点规划和建设白鸡峰森林国家公园、华润希望田园、长流五组水源地文化旅游等项目。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工信局、各乡镇;责任领导:孟波)

  28.“东北抗联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行动。深度挖掘红色历史文化,树立“杨靖宇”“东北抗联”“抗美援朝”红色名片。重点推进抗联白鸡峰战斗遗址,提升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强化温世友烈士殉国地纪念园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退役局、各乡镇;责任领导:孟波)

  29.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行动。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围绕全区百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中的重点文旅项目,集中赴“京津冀”“江浙沪”等地开展点对点招商,扎实做好各类招商引资对接工作。借助省市组织的各类经贸交流活动,重点聚焦北京、上海等航线节点城市开展项目推介。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级相关扶持政策,针对性开展项目谋划,不拘泥于项目名称,重点向有资金扶持和可申报专项债方向进行包装和谋划,力求最大限度符合上级政策要求,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现有文旅产业链优势作用,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鼓励和支持域内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按照各类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有重大招商成果的企业和个人按照市级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予一次性奖励。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各乡镇;责任领导:孟波)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发挥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每年度专题研究部署全区文旅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每年至少组织召开1次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高冰兼任,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各成员单位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根据需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临时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攻坚行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领导:钟学贞、孟波)

  (二)资金保障。加大财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旅游专项资金,在举办特色活动、促进旅游消费、旅游宣传推介、产品创新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创新方式方法,侧重以小切口助力旅游百亿级攻坚行动,实现政府为市场搭台补位。区直各成员单位支持帮助各企业、项目申报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政策扶持。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成员单位;责任领导:赵洪光)

  (三)政策保障。落实省、市扶持政策,降低旅游企业用地成本,协调市自然资源局落实旅游用地相关政策。协调落实峰谷分时用电政策。本方案印发后,如国家、省和市相关政策调整,由相关单位做好政策相应修改补充等工作,并报区委、区政府审议。

  (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住建局、 区文旅局,各乡镇街;责任领导:高峰)

  (四)人才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旅产业专题培训班,在区委党校主体班次中安排文旅产业相关课程。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吸纳域外旅游专业人才来东昌就业安家,每年招收5-10名事业编制旅游专业人才,按需求增设旅游工程等专业职称,拓展旅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重点培养一批在文化产业、旅游规划、旅游服务、企业管理、招商引资、宣传推广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型人才,更多人才了解东昌、爱上东昌、选择东昌。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编办、区文旅局、区委党校,各乡镇街;责任领导:黄志强)

主办: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政府

地址:通化市东昌区江畅路269号

邮箱:dcwz6106100@163.com

版权所有:东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205020007 吉公网安备 22050202000111号 吉ICP备18003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