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
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日期:2023-09-22 16:54
  • 来源:
  • 作者:

  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6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耿家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在建议中指出了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做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我们工作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健康、高质量发展,我们加大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强力推动政策优惠、金融服务以及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一、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2023年3月7日在区政府15楼东侧会议室举办东昌区服务企业推进会暨政银企对接会,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结合责任分工,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每月向区政府办公室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将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和“专精特新”培育等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落细。

  加强支持和统筹指导。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市、区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各涉企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加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领导、政策协调、指导督促作用,明确部门责任,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各项政策落实。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强调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每年第二季度都组织区属重点企业参加市里召开的企业家节,表彰在中小企业发展和服务中小企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和荣誉感,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二、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升企业信心

  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标投标、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充足市场空间。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最大程度实现准入便利化,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三、加大纾困帮扶力度

  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纾解中小企业困难,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能力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宣传、创业培育、创新赋能、管理咨询、投融资等服务1000余次、需求响应类服务1000余次。

  区工信扎实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今年5月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以“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为主题,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宣传引导。为辖区内28户规上工业企业申请并发放法人卡。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方面,区工信摸排了省、市级共11家专精特新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汇总发布招聘信息28条,招聘人数111人,助力企业解决用工荒用工难问题,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在人社局和各部门联合下,开展的招聘会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活动主题,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等提供了集中服务。

  四、支持“专精特新”发展,加强基地建设

  逐步完善东昌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竞争中性原则,致力打造公平便捷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组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在吉林省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和管理系统、吉林省“专精特新公共服务平台”上报送调查问卷、企业年报、月报、季报等运营信息。

  五、跟踪企业发展动态,做好常态运行监测

  持续跟踪监测中小企业发展难点问题,抓好态势研判,发布运行情况数据。区工信认真做好每月双50企业统计报表和运行监测平台采集填报工作。组织重点工业企业在国家工信部“运行监测支撑服务子平台”报送调查问卷、企业年报、月报、季报等运营信息。

  您提出的关于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对我们打通下一步工作思路带来很大帮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开展工作调研

  聚焦《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关注、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广泛征求企业的建议和要求,并学习借鉴浙江省先进经验。

  深入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活动,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指导。为我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地到规下工业企业调研,以市场监管部门的注册登记信息和税务部门的企业应税销售收入为依据,全面摸排企业数量、性质、行业分布和生产经营规模,做到底数清晰、信息准确,应查尽查、宁重勿漏。

  建立东昌区工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库。以年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的中小微工业企业为重点,依照实地排查结果梳理筛选并汇总形成《拟入库企业单位清单》,建立工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库。目前,已筛选出11户有发展潜力的规下企业入库,并将通化中盛药业有限公司、通化红光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纳图制药有限公司、通化市佳俊生物电子有限公司、通化市远通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5户企业列为重点小升规培育企业定期调度企业运营情况。2023年1月初,协助吉林省热力集团通化市公用事业有限公司、通化克恩日化用品有限公司完成入规申报材料上报工作,目前两户企业已经成功入统。

  二、进一步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

  组建服务专班加快完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相关工作,组织辖区内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好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日常管理工作。

  引导企业沿着“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的梯次发展。

  三、积极开展专项服务活动

  进一步深化对中小企业的“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企业注册登记、注销更加便利化。推进环评制度改革,落实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制,将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尽量压缩。落实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主动服务企业,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一企一策”给予帮助。

  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避免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和金融机构去杠杆中对中小企业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置措施。深入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坚决保护企业及其出资人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财产及其合法收益。严格禁止各种刁难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问责追责。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文件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0号)提出,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与2019年13号公告对比,此项新政策将适用主体范围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大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度,我区已有11325户享受该政策,减免金额2975.59万元。

  继续落实“优环境稳增长”税商联动工作机制。2022年9月,税务局与区工商联联合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优环境稳增长税商联动实施方案”》,围绕“以税促信、以信换贷、以贷扶微”这一主线,将年度纳税信用 A、 B、 M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银税互动”,并于2月27日召开了“优环境稳增长”税商联动机制深化推进大会暨“金融服务进商会 银税互动有生机”银企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已与建设银行、吉林银行、九台农商银行等17家金融机构签订了银税互动协议,联合各签约商业银行,以纳税信用信息为基础,相继推出了“税易贷”“吉税贷”“税银通”等21个“银税互动”金融产品,充分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已为704户企业协调银行贷款42995.14万元,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持续推动通化税务系统“税事·通通办”服务体系,实行“一户一策”精准服务,开展纳税人学堂,加强税费优惠政策宣传辅导,认真开展减税降费疑点核查,及时进行减免缓退,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创新推出税费优惠项目落地服务指引,编制操作指引视频,使纳税人更为直观便利的申报享受相关政策。探索开发查询系统,目标是建成可以一键查询,批量精准推送优惠政策的功能模块,此创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如果今年项目二期如期完成,将极大程度上提高纳税人政策享受的便利度和精确度。

  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快推进地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区税务局将与工商联密切合作,建立常态化联席机制,全面落实税商联动“十项机制”“十项活动”,巩固深化拓展“银税互动”成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一户一档”“一户一策”服务,将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红利账单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短信等方式向企业点对点精准推送,运用税收大数据对政策落实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政策红利落实到位。通过以上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民营企业“两个健康”。

  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开展政府采购项下的融资业务提供便利,依法及时公开政府采购合同等信息。研究修订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采取预算预留、消除门槛、评审优惠等手段,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

  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研究制定专精特新评价体系,建立动态企业库。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工程,打造一批融通发展典型示范和新模式。围绕要素汇集、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分别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引领制造业融通发展迈上新台阶。

  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继续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健全宽容失败的有效保护机制,为企业家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人才待遇政策保障和分类评价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企业家参与制定涉企政策,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树立优秀企业家典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为加快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采用省、市、县(区)联动方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委托吉林省晟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东昌区小微企业管理骨干进行培训。培训共计6天,分2期开展,每期3天。内容包含《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管理》及《跨部门沟通与冲突管理》等方面,全区25户重点企业的50名企业管理骨干参加了培训。

  四、继续加强运行监测工作

  做好运行监测平台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填报和中小企业统计月报、季报工作,加强调研力度,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尊敬的耿家慧委员,再次感谢您的建议,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多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提案。

主办:通化市东昌区人民政府

地址:通化市东昌区江畅路269号

邮箱:dcwz6106100@163.com

版权所有:东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205020007 吉公网安备 22050202000111号 吉ICP备18003038号